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

学者集 人气:8.07K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2

我的故乡——江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节日习俗也饶有一番风味!虽然江西也已渐渐步入城镇化,但还保留着正宗的农村味儿!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当然,我们江西过年的年味儿绝不比别的地方差!这不,腊月才刚到,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江西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认门还有一个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八,打糍耙;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为新年打一个结实的底座。

年三十到了!红灯笼亮起来,爆竹响起来。家家户户飘出酒肉佳肴的香味儿,处处响着鞭炮的声儿。整个村子,整个江西,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这样热闹的场面,可是累坏了大人们!大人们包饺子,蒸馒头,炒年糕,做年菜。吃团圆饭的时候,看着热闹的场面,大人们心中也一定很开心吧?

过年时,孩子们最开心了!可以放鞭炮,吃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最开心的是——收红包!哈哈!但是,守岁却好像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一家之中,除了周岁未满的小婴儿,其他人必须得守岁。熬到了午夜,虽然会有好吃的东西吃,但还是倒头就睡了!天明了之后,总是会有“熊猫眼”的。

到了春节临近尾声的时候,大人们照常做事,小孩子又将开始上学,盼着下一个年……

扩展阅读:

春节传统风俗习惯作文:红包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3

照山东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在这一天,家家都开始做隔年饭,隔年饭是用各种肉,各种菜等做出来的。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做炸果子,就是把面做成薄薄的,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放到热油里面,过十分钟,炸果子一个个胖胖的,就着饺子一起吃,在山东过年,家家吃炸果子和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面,把老面、甜面等买回家,交给父母,让父母把面做成一个个“小动物”,和隔年饭一起吃。第二件大事是买鞭炮和花炮。但东北人是不买小玩意儿的。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要用的东西,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肉等预备充足,店铺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六关门,到正月初七才开 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端上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之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夜截然不同,街上没有什么人,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在午前探亲,女人在家打扫。中午把除夕的隔年饭吃完,暗示年年有余。

大多数店铺在初七开张,不过并不忙,店铺中的人还可以轮流到街上看戏、逛街。

元宵上市,春节又来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被灯照着亮如白昼。晚上还可以吃元宵呢!

一转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们要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要去照常办事了!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4

巴掌大的一张红色宣纸,一把小剪刀将线条勾勒。剪刀在纸上游走,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剪条大鲤鱼便是“年年有余”,若是再剪上几个元宝,便是“招财进宝”了。整个过程流畅、精细,仿佛一眨眼功夫就能剪出一幅精美的作品,这是我妈妈每年过年前都要展示的精湛剪纸技法。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每年春节,我们都会用特有的天津剪纸来装饰过节气氛。往年我家的窗花都是由妈妈操刀,今年春节,我也要操刀上阵了,来跟妈妈学习剪福字。

“咦,这个福字的形状怎么这么瘦长?”妈妈笑着解开了我的疑惑:“这个福字是康熙亲笔,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呢。你看,左边像不像“子”和“才”字?右边像不像“寿”和“田”字?再加上个“福”字,就是五福合一,洪福无边的意思。”听了妈妈的一番解说,我不禁对这个福字刮目相看。“好,就它了!”

把剪纸图样描在红棉纸上,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和妈妈一起剪,妈妈边剪边给我讲:剪纸出现后,它的传承从未中断过,后来,剪纸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剪到快一半时,我轻轻松了一口气,谁成想剪刀一偏,纸上立刻撕了个大口子,半成品顷刻变成了残品。

再次操起剪刀。我的手不再紧握着剪刀,动作也变得流畅起来。这时,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有的花纹面积太小,剪刀根本剪不开,妈妈已看出我的心思,从我手中接过作品,拿起刻刀精雕细琢,一张春节福字在刀下变得栩栩如生。妈妈边刻边说:“剪纸作品之所以大部分是红色,是因为人们把对来年生活红火的祝愿融入了其中,妈妈相信,以后你剪出的福字肯定会比妈妈剪得更好看!”

除夕夜,我看着窗上贴着的那张我与妈妈合作剪刻的“福”字,不禁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剪纸不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刻在纸上,一代代薪火相传,我也一定要把这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5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春,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对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炮竹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对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6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了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了。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的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7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不,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可热闹了!最让我们小孩子兴奋的是可以拿压岁钱,你可知道为什么只有在春节才有这些习俗呢?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活在海洋里,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人们每到除夕就逃到深山去。后来,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灯笼、舞狮子,来驱赶“年”,吓得“年”跑回了海里,再也不敢出来。而这些驱赶“年”的方式被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成了我们的习俗。

除夕夜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但可以玩,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压岁钱。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长辈要给我们晚辈压岁钱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睡熟的孩子的头,孩子醒来之后也会变成“祟”。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守“祟”。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睡了,他们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不敢合眼。半夜,“祟”刚伸出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发出了道道闪光,“祟”吓得赶紧跑了。他们把用红纸包八枚铜吓退了“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人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知道了这些习俗,认识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守候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8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

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

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十五元宵节,要吃元宵,看花灯,上午还要看表演,好不热闹!

春节到十五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不错吧!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9

年三十晚,我和姐姐、妹妹中午在家做年糕,姐姐要做牛,因为明天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天,又是牛年,当然要做一个牛的年糕呀。

你们有亲手做过年糕吗?今天我要就和姐姐、妹妹们一起亲手做香甜的年糕。其实啊,做年糕看起来虽然简单,做起来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不信?就让我来谈谈我第一次做年糕的经历吧!

叮咚叮咚,我听到钟敲了两下,姐姐就拿出糯米粉,我兴高采烈地坐在椅子上,做起了年糕来。开始我拿了一大块糯米粉把它搓得圆圆的、长长的,再做了四条腿。我想把它的'身子和腿贴在一起,老是贴不住,我发起火来了,把它扔回盘子上了,我本以为很容易做的,做起来却那么难。姐姐不解地问:“怎么了?”我沮丧地说:“这牛很难做,我不做了。”话音刚落,姐姐就拿起我那块糯米粉搓起来了,还边动手边说给我和妹妹听,我和妹妹专心致志地听着。姐姐耐心地教了我一遍,姐姐还叫我再做一个牛,我照姐姐的话做起来了,我把牛身子搓出来了,又把脚仔细地捏出来,但不是那么漂亮,不过比上次进步了,把脚甲慢慢挑出来,再把头慢慢搓出来,把嘴、角、眼小心翼翼地弄出来,挑出来。再涂一些食用颜料就大功告成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香甜的年糕做出来,恨不得上去咬一口。

最后蒸年糕。首先把青翠的竹叶垫在糕篓上,千万不要让年糕有一个漏洞,接着就放年糕,一定要放均匀,蒸年糕至少要蒸四个小时,最多要蒸七个小时。

哗!一开锅,香喷喷的年糕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感觉格外香甜,因为这是我劳动成果!我心里想:只要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事情才能做到成功,别想着能守株待兔,不劳而获!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0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民族——汉族,想起了汉族我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的一个节日——春节!

在春节里,大人们一早就起来了,他们开始分工,谁去买菜。谁去放鞭炮.谁去贴春联.谁去做饭.而我们这群小孩,就等着收压岁钱吃年夜饭了.小的时候,我见爸爸在贴“福”字,可他却倒着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问了爸爸,爸爸笑着回答:这代表着福到家.所以我得知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倒“福”!

在过大年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在一个时间左右放鞭炮,在这个时间整个村子都是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而我并不觉得这鞭炮的声音刺耳,因为这时候整个村子都是喜气洋洋的,然而,我的心里也十分喜悦。.这时我明白了,我们有一个习俗——放鞭炮!

“爸爸,爸爸,你在干吗呢?”我见爸爸拿着两张长长的红色纸张,接着又把那两张纸分别贴在了大门的左右两边.爸爸把指着那张纸跟我说:这是对联,贴在门旁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年新气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于是,我知道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对联。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和哥哥姐姐被爷爷奶奶叫我进来,一大桌的饭菜,看的我应接不暇.垂涎三尺.这时候,屋子里全是人,都在吃团圆,那天晚上,在外工作的人没有什么万不得已的事是绝对不会不回来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吃团圆饭。

无论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哪一个民族,在春节的时候,我相信每个民族的人都是希望那天可以见到自己所有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团团圆圆,快乐乐!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1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风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风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风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2

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是在濮阳过年,但是我们很快乐。

“二十三,祭灶官”是因为传说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情况的日子,要买来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只说好,不说坏。

“二十四,扫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打扫了,得快点打扫干净利落才行,快点行动吧。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就连我们小孩子也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炖肉肉,贴花花、蒸馒头……我们小孩子就去买鞭炮、放鞭炮。有的时候还帮帮大人在家里装饰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了,更使人们激动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充满了爱的气息,大人们把早就准备好了的的年夜饭端出来,门外的鞭炮声声响震耳欲聋。吃完饭,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这一夜,每家每户的灯都亮着,都还没有睡,钟表一分一秒的走动着,12点了,响起了一声声的鞭炮声……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饭,就去串门了,“噔噔噔”

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进门,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们就回家了……过了这几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学生们就应该上学了,我们也该忙碌的生活了!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3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一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4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日,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日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日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日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日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安徽的春节风俗抒情作文15

红年

红年,听到这个标题你一定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当然是开心收红包啦,从大年初一到初八,天天去酒店吃年饭,收到的红包当真不少,收到手都麻了,红包少至五元,多至两百元,这又让我想到去年中秋节打工做月饼,每天才十六元,做得辛辛苦苦还不如现在随人拜年得的多,现在微信还可以发红包,从早到晚我都盯着手机,硬是抢了六十多元,年结束后,红包全给了父母坑了,眼巴巴地看着红包被拿走,一阵眼红啊。

闷年

有时新年真闷,整天呆在家,不是看书就是看电视或玩游戏。闷死了,亲人还不让我自己出去,他们又没时间带我出去走走,可怜书架上的书早就被我得滚瓜烂熟了。唉,真闷啊。

乐年

新年自然少不了去游玩,游玩就快乐了,我们去香港,最让我印像深刻的还是去买“世界第一曲奇”(很多人都这样说)。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人真是多,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分为了七行,每行十个人以上,有一行长达三十多人,真让人目瞪口呆,要知道,现在才八点半,开门时间为八点,才半个小时就有将近一百个人,真夸张。到最后,我们排了一年小时才买到三盒。(本来成年人奶购两盒)只有爸爸一个成年人,我和表弟都是未成年人,如不是苦苦哀求,恐怕只有两盒了呢。

后来,我们又去松山湖玩了一天,我、表妹和他的爸爸去松山湖骑单车,本来我和她你骑得挺轻松的,但我和表妹换了一个座位,导致他爸爸一个人骑三个人,真惨!(因为表妹根本不骑车,还说她你骑得慢。)

时光勿勿,新年很快就过去了,不过它永远留在了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