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可行性论证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学者集 人气:1.2W

原文地址: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可行性论证a href=/friend/(教师中心专稿)/a

/friend/write.php?id=1009

作者:高正峰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地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关注教学中的“人”的因素,摒弃了认为学习是个体活动的传统教学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学生的组织问题,如何指导相互协作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作一个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和粗浅的论证。

1.教学的积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我们对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在展开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讨,针对高一、高二年级及广大教师实际,设计了调查表。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情况来看,虽然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但广大师生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很充足,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又采用个别访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师生对课题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课题加以调整,并围绕课题研究的效果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问题开展了一些调查活动,为师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除了一贯强调的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更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我校大多数老师都通过了省级信息技术考试并取得了合格证,而且都能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和素养,他们在课余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重视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对高考策略的研究,这一点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校逐步实施了语文自主阅读改革,每周在阅览室开设的一节阅读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高二年级每周一节的名著阅读,既顺应了高考的加试要求, 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学生学习语文更积极主动了,语文的成绩有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以后,学生对写作更感兴趣,消除了因阅读过少而造成的写作素材枯竭的现象。在这两年的高考作文中,许多同学对写作非常从容,写出了很多质量较高的文章。其实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平时在自主阅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样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自主学习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更浓,学习的效果更佳。

2.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我校语文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一台电脑都能自由连接inter网,学校有三口供信息技术学习的网络教室。室内装备了多媒体电脑,学生二人组成一个协作小组,共享一台电脑,八人形成一个大组,便于合作、交流。教师机装有“优异”软件,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室电脑的监控,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节教学节奏,个别指导学生学习。室内装有大屏幕投影机,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强调重点,可在屏幕上直接写字、作图,可弥补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法预计课堂突发情况的不足。教室内还配置了80G的电子图书。为了更体现文学修养,内部的装修既有现代气息,又不乏古典美。

教室中每台电脑均是百兆以太校园网的一个网络信息点,学生既可通过内部IP在校园网内部高速交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突破互联网速度瓶颈的限制,同时也可通过宽带与因特网相联,漫游整个世界。当然我们也考虑到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网站过滤软件,使不健康的网站尽可能的被挡在校园之外。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学校网站--hppt://,其中有学生专栏,部分老师还拥有自己的教学网站,如高正峰老师的高兴语文网()、朱海英老师的红叶教学网页等。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通过网络与外界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等信息素养,同时也能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3.语文学科的特点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其能力大致可体现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现在的信息社会中,赋予语文课教学的必然有其新的特点。

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因此,如果我们根据信息技术的资源量大、形式多样的特点,把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的话,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具有相当强的交互性和开放性。随着互联网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利用,电子系统交换信息将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写作教学会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入而面目一新:其一、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将不再是固定的一位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可以有全国甚至全球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其二、写作的素材收集也将变得非常便捷和丰富,学生可以自己在网上浏览和下载素材,而且现在的许多搜索引擎会使收集工作更快、更准确。另外,学生作品的相互交流会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谁想获得高职位,就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特别是自己母语口语能力更应加强和重视,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母语都说不好的人,在用外语交流时能够做到有条有理、清清楚楚。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开放性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利用ICQ、BBS、MSN等网络通讯软件可以实现文字、语音以及视频的交流。这样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学生能同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们进行更为广泛的信息交流。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我校的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

当然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师生均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从模式方面看,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课程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合作探究型。

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而它的表现形式也灵活多样:

课文要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主题式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BBS上交流心得。

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网上写作--网上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多体现信息社会知识发展的特征,更好更合理地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我们的探讨,就目前的大环境和我校的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认为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也会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