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札记

学者集 人气:2.09W

《金刚经》字字真言,是佛入红尘修行的心得,也是由佛的一段入世行乞引发,应当说它是从红尘中来。下面是金刚经札记,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

那是2007年夏天,在北京通县出差,住在玉带河附近的一个小区。一个周末的傍晚 ,和两个同事出来闲逛,走进一家商店,看到角落里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一些佛教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金刚经》。

《金刚经》是我所知道的第一本佛经,但是从来没有看过。今天有幸看到了,就有点爱不释手。问了一下店老板多少钱可以买。老板说是她姐姐放在这儿的,有缘人可以拿去看,看完再送回来,不要钱的。我心里甚是欣喜,就拿了《金刚经》去看。

我至今总感觉我欠下一个债,就是我回来的时候,忘了去归还那本《金刚经》,而我那时也没有随缘布施,所以心里总感觉过意不去。在以后的日子里,凡我去过的寺院,我都会随缘布施一点心意,算是弥补我那时的缺憾和亏欠。

(二)

我第一次读《金刚经》只是感兴趣,其实根本没读懂,只不过是看了一些名词,诸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还有“舍卫国”、“大比丘”、“衣钵”、"菩提“、“大乘正宗”、“三千大千世界”等等。

那时,只不过是感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到的很多词汇原来是来源于佛教。我们今天常说的中国文化源于儒释道,其实是有很深的渊源。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兴于南北朝,盛于唐代,连大诗人王维的字都取自《维摩经》,世人称他为“诗佛”,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

我最近一次看《金刚经》,感觉自己开悟了,终于能明白《金刚经》在讲什么,就像佛祖和长老须菩提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教最高的智慧觉悟。而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就是大彻大悟人生、自然和宇宙的大智慧心。佛祖在《金刚经》中说法,就是向大比丘众及诸菩萨传授佛祖参透的这种最高智慧觉悟,而诸菩萨修行的也就是成就此等觉悟。

在《金刚经》中,佛祖不止一次的说,“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如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佛祖一次次的举例,一次次的说明,一次次的论述,就是想告诉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世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切诸相,都不过是名字而已,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认识这个客观世界,而不是世界本身,所以说“非世界”、“非相”,就连菩萨,如果没有办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开启无上正等正觉,也是“非菩萨”。

佛祖说的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凡是看到的,都是虚妄的,只有“见诸相非相”的时候,才能见如来“。所谓”见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在这里“如来”就是佛祖所传道的真理,也是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索要领悟的智慧。所以,佛祖进一步说:“须菩提!如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佛”、“如来佛”,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常说口口相传的佛祖名号还蕴含着佛祖无上的禅机。

(四)

领悟至此,就不能不提神秀和慧能。神秀和慧能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弘忍晚年想物色一个弟子做自己的衣钵传人。他要求弟子们每人写一个偈子,想根据偈子观察弟子们的开悟程度,从而好传授禅宗的正宗衣钵。

神秀是弘忍的掌门大弟子,他知道这个偈子对他的重要性,经过反复斟酌才题写在墙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身体要像菩提树一样的正直,心灵要像镜台一样明亮,虽然就是这样,也还要时常拂拭,不要招惹世俗的尘埃。神秀的偈子一出,寺院震动了,大家都认为神秀的偈子写的很好,连弘忍大师也认同神秀的这种想法。

寺院里的动静惊动了慧能。他不认识字,让别人念给他听,听后觉得很不以为然。于是,慧能当即口述一个偈子,让一个和尚帮他写在墙上:“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显示了他见性成佛的悟性。偈子一出,惊动了弘忍,弘忍看后大吃一惊,但假装没事一样,用鞋子将慧能的偈子擦掉,并说写的很一般。但是,在晚上弘忍却将金刚经的真髓讲解给慧能听,并将禅宗正宗的'衣钵传授给了慧能。后来,慧能成了禅宗的第六代宗师。

很明显,从神秀和慧能的偈子,我们可以看出慧能的悟性要高出神秀许多。慧能的偈子不落“实”处,而于“空”中寻求解悟。而这种领悟正是佛祖所传道的,是大彻大悟的大智慧。正如佛祖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祖所传扬的是道,是法,是根本。这就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行星绕着太阳转,这是实相。牛顿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对实相进行解答,这个定律是名相。而所阐述的规律就是虚相,是如来相。

而禅宗从五祖弘忍之后分南北两派。神秀在弘忍大师死后,离开湖北黄梅东山寺,北上玉泉寺弘法,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六祖慧能南下,在广东韶关南华寺定居传法,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按后z对神秀和慧能作出评论,认为神秀是“渐悟”,慧能是“顿悟”;“渐悟”的需要勤奋修为,“顿悟”的可以突然开悟,这是两人思想的不同,明心见性,各自从自己角度弘扬如来的佛法。

(五)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智慧的经典。熟读《金刚经》可以启迪智慧,启发觉悟,解脱烦恼,修行福德,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而达到彻底觉悟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了解《金刚经》,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看起。在书中,南先生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南先生的研究心得,是《金刚经》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门。